佛教是宗教,但与一般神教不相同。他不只是要你信仰,而更要你修学,所以信佛也称为“学佛”。
佛教是着重修学的,所以克实的说,佛教是一种教育。
佛所教的是什么?要我们学些什么?主要的是:“戒学”、“定学”、“慧学”──“三学”。佛教的“三学”,与一般所说的德育、体育、智育──“三育”,大意相通。所以,在学佛的过程中,称为“学人”;到了修学完成,也就是毕业了,就称为“无学”。
特别的是,佛被称为“天人师”,“导师”;而信佛学佛的,自称为“佛弟子”。弟子中,有小学的“声闻弟子”,大学的“菩萨弟子”。按在家出家,男女等来分别,就有优婆塞等“七众弟子”。
可见佛与信众的关系,是老师与弟子,而不是神教那样的主人与仆人。我想,说佛教是教育,把“佛教与教育”作为论题来讲,是不应该看作牵强附会的!
在经中,佛陀不断的赞叹“法施”。法是真理、德行、良善的学说,以及礼俗。换言之,法是合法(合理性)的所有世出世间善法。佛弟子修学此法,又与人为善而宣扬此法,就是法施。
法施可分为二类:一、“出世法施”,如内明的弘扬传授;二、“世间法施”,如声明、因明等的教授。世间法施,就是世间的一般教育。
佛称这些为“法施”,是很有意义!因为布施是有功德的,努力于世出世法的教化,无论是个人或教团,都是有功德的。但真正的如法布施,是出于与人同乐,为人拔苦的同情,这是无条件的施与,而不是为了果报,或者为了现生的功利。
所以从事世出世法的教育,不但不应为自身的名闻利养着想,也不应为教团的扩张着想。为了正法,为了利益人类,而发心勇进的做去。这才是佛教的教育,佛教教育工作者的精神。
@免责声明: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