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什么叫因果?因果又叫业因果报,又叫因果报应,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。“因”就是原因,也叫因缘。“果”就是结果,也叫果报。 我们凡做一件事,说一句话,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;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,迟早总要由自已受到的
发布时间:2019-09-26 点击次数:31
-
1.但凡能够称之为结局的,就一定可以被称之为起点。 2.我问佛:人生为何那么多不如意?佛说:缘起缘落,缘生缘灭,万象皆为心造。不如意的不是人生,而是你的心。 3.不要把自己当做别人,也不要把别人当作自己,人生不同,各自修行。 4.
发布时间:2019-08-28 点击次数:25
-
佛学,可以让人心静无为,抛开杂念,达到致静心息欲、圆融无碍的境界。佛学,在经历过各相应证解层面的清净、平等、妙观、圆满、俱藏、宛然之后,让我们的人生从微末的细节中觉悟。 【十大经典佛语】 【经典一:一切皆为虚幻】 这句出金刚经:所
发布时间:2019-08-28 点击次数:35
-
很久以前,在日本有一位身份崇高的老先生,他是某地方领袖的伯父。他年纪虽已老迈,却具足崇高的智慧。有一天他觉得他的侄儿领导人民,必须深入民心,了解民情。于是他打扮成一名农夫,穿着草鞋,带着几位随从到各地去,一来游山玩水,二来探听民情,看看
发布时间:2019-05-29 点击次数:31
-
学佛所要做的,是在内心建立一种正念,建立和修行目标相应的正念。这个目标就是解脱,就是成佛,就是往生西方。念佛的目的,也同样如此。 念佛,目的不是在于发出这几个音节,而是在内心培养依阿弥陀佛建立的强大正念。如果这种正念不曾确定或缺乏
发布时间:2019-05-29 点击次数:29
-
佛家有七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。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,红尘无可留恋,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?在于人。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。 佛教将人生之苦分为八种,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
发布时间:2019-04-19 点击次数:16
-
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走过,突然刮起一阵风,树上落下好多树叶。禅师就弯下腰,把树叶一片片捡了起来,放进口袋,旁边的沙弥就说:“禅师!不要捡了,反正明天一大早,我们都会打扫的。”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:“话不能这样讲。打扫就一定会干净吗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点击次数:13
-
这天清晨,露珠尚在草间滚动,一位少妇照例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,碰巧遇到一位禅师从法堂出来。禅师欣喜地说道:“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以香花供佛,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。” 少妇微笑着说:“我想也是。我每天来寺里礼佛时,心灵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点击次数:19
-
在家人信仰了佛教,通常被称为居士。 那么,做一个居士,跟普通的在家人又有什么不同呢? 佛教在中国,信仰的人最多,误解的人也最多,多数人所以为的佛教,就是那些供奉偶像的寺庙,那些为死人念经的僧尼,那些木鱼,那些钟磬,那些……就
发布时间:2019-04-16 点击次数:38
-
须知念佛法门,以信愿行三法为宗。念佛之要,在于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欲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无论行住坐卧,常念佛号,或声或默,皆须听己念佛之声。倘能如是,则业消智朗,障尽福崇,凡所作为,皆悉顺遂。士农工商之职业,不但了无妨碍,且能启发心灵,
发布时间:2019-04-13 点击次数:36
-
宽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情感,也是人生最崇高的境界;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、生活的艺术,是看透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、自信和超然。 秋季的一天,有两个失落的少年在加州的一个林场里玩,恶作剧地点燃了那片丛林。他们想象着消防警察们灭火
发布时间:2019-04-12 点击次数:74